我們相信人皆有創作本能

HASS Lab是一個集合不同藝術家、跨界製作人的創作團隊,由白雙全、陳卓卓牽頭成立。團隊與教師、社工及不同社區團體合作,旨在開拓藝術介入生活的各種可能,提倡以藝術家思維來理解、詮釋及改善社會。

團隊深信社會上每一個人,均有其創作的本能;這種本能在一些邊緣化的群體中,往往更直接地表現。我們觀察、整理、展現這些創作的本能,並嘗試另辟蹊徑,改變社會對藝術創作的認知。

HASS Lab為天台塾旗下組織。天台塾成立於2016年,一直以藝術進行不同類型的教育工作。天台塾為香港《稅務條例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公共慈善機構。

理念

相信人的創作本能

創意是人對外在世界(包括情境、語境及現實限制等因素)的回應,而非追求指定的目標;

藝術有轉換的力量,可以將負面的能量化為正向;

因應現今以影像為主導的社會,普及的視覺語言運用、溝通及理解能力,對社會發展相當重要。

白雙全

藝術家,HASS Lab共同創辦人

  •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(2002)
  • 作品以概念藝術、裝置和繪畫為主,擅長以日常生活的情境介入創作,引發對當下處境的思考
  • 《星期日明報》專欄創作人(2003 – 2008;2015至今)
  • 曾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(2009),舉辦「製造(完美的)世界」個人展覽
  • 曾參與多項國際展覽,包括「台北雙年展2010、2012」、「橫濱三年展2008」、「廣州三年展2008」、「利物浦雙年展2012」、「亞洲三年展2014」、「釜山雙年展2006、2016」、「泰特當代美術館藏品展2017」、「中國電站II」等
  • Art Asia Pacific selected Pak a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Artists and Promising Figures, 2011.2011年獲Art Asia Pacific的《2011年鑑》選為5名年度最傑出及有展望的亞太藝術家之一
  • 2012年獲得中國當代藝術獎的最佳藝術家獎、香港藝術發展獎最佳藝術家獎(視覺藝術)
  • 曾出版書藉包括:《白雙全:惡夢牆紙 140928-190701》、《白雙全的創作手記 2011-7-27-2011-11-14》、《單身看II:與視覺無關的旅行》、《單身看:香港生活雜記》;

陳卓卓

文化製作人,HASS Lab共同創辦人

  • 活躍於文化界多年的製作人,及不同界別的聯繫者
  • 南豐紗廠活化項目的創始負責人,該項目為香港首個私人的大型舊建築活化項目
  • 在南豐紗廠的活化項目中,陳氏協助成立了CHAT六廠基金會,並擬定其營運方向。CHAT六廠基金會現已成為獨立非牟利之藝術文化機構,並成為香港藝文景觀的新支柱
  • 曾為香港經濟日報的專欄作家,及商業電台的節目主持

嚴瑞芳

藝術家/教育工作者

  •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(藝術)及藝術碩士
  •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學系助理教授
  • 社群及參與式藝術、當代藝術實踐
  • 參與藝術研究及策劃工作達15年,與不同的本地及國際藝術機構或團體合作策劃藝術活動或項目
  •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(2019/2020)
  • WMA 大師攝影獎 (2017-18)
  • 天台塾共同創辦人(2016至今),兩度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教育獎(非學校組)之「優異表現獎」(2018及2019)。

鍾晧怡

藝術工作者

  • 天台塾成員及項目經理
  •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碩士(藝術行政)
  • 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推廣主任、亞洲藝術文獻庫教學統籌
  • 參與策劃及統籌《秘密花園》(2018)、《月台》(2018),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18、香港藝術節@大館2022等藝術項目

蔡寶賢

文字工作者/策展人

  • 記者、編輯、內容設計及文字工作者
  • 專注於本地藝術、文化、社群及媒體項目
  • 《香城再造——民間可持續發展實踐紀錄》(2022)、《海浪裏的鹽——香港九十後世代訪談故事》(2019)作者
  • 「社區游動花園」客席策展人,策劃《月滿團圓:與自然有約》(2021)
  • 香港藝術中心「路過北角」社區藝術計劃《北角有誌》區報記者及編輯
  • 創立Humane Archive文本設計工作室,協助出版《帶個腦返學:藝術與生活的學習之旅》(2022)

何燕兒

藝術家/插畫家

  • 香港藝術家、插畫家,2015年起與本地獨立出版社、非牟利機構合作不同的社區項目
  • 近年不時參與與SEN相關的藝術教育計劃
  • 擅⻑以日常觀察加入帶有童趣的想像,在作品內建構故事及隱藏小遊戲,同時亦探討城市空間、社會與生活。
  • 藝術家,M+青年聚點:桌遊建構城市(2022)
  • 藝術家及計劃導師,賽馬會藝術有SENse計劃(2022)

凌中雲

藝術家

  •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(2017)
  • 吞拿魚獎(Tuna Prize),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畢業展(2017)
  • 入圍香港人權藝術獎(2018,2021)
  • 2022年改建其大角咀工作室,完成首個個人展覽《時間本身》
  • 凌透過社區研究及物質探索進行創作,並以幻想方式呈現日常物件與人的關係、不同物質的聯繫和好奇感,從而發現他對不同城市元素的另類觀感。

創辦人的話

藝術創意團隊HASS Lab於2023年由藝術家白雙全、文化製作人陳卓卓牽頭成立,核心成員包括天台墊創辦人、藝術家嚴瑞芳、藝術工作者鍾皓兒、文字工作者蔡寶賢、年青藝術家何燕兒及凌中雲。

HA是「How Art?」的縮寫;而SS則是象徵兩條河的曲線,它可以包納且兼容任何事物——結合起來就是指「嘗試用藝術結合任何事物,應對任何問題」。HASS Lab相信藝術的形態可變的、具滲透力的,並且是持續在流動的當下。不同成員皆有自己一直從事的專業和創作,同時我們願意投放十年的時間共同發揮藝術力量,以藝術帶動社會的改變與革新。

HASS Lab所策劃及實踐的事情極具多元化,且特別關顧社會中被邊緣化的社群。我們旨意開拓藝術促進及成就有效溝通的意義,這點亦是我們對藝術之於未來社會的願景;而當中的關鍵點是藝術之於個體本身所引發的力量與記憶,從而再連結不同個體共同創造未來。

HASS Lab會持續與不同背景及形式的組織或社群合作,共同探索藝術介入生活的可能性;又會種極提倡及推動發展「藝術家思維」,以之作為理解、詮釋當下社會的方法,進一步提升社會的生活質素。

在2020年後香港,HASS Lab期望以不同形式來保存、延續及激發藝術的力量,亦探索在經驗大轉變的社會生態下,藝術可以發揮的角色。在所謂弱勢的身上,藝術又能否體現出另一種的強大?這些問題都是HASS Lab在嘗試中時刻叩問與回應的事。

HASS Lab希望能遇到並連結對未來香港仍抱有願景的人,聆聽各人彼此的需要與期盼。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能發揮所長,共同協作,透過持續的實踐可以製造希望的實驗,是可以為未來帶來更多可能性和靈感。

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努力也值得努力,共同為下一代轉化我們的城市成為更美麗的地方。

白雙全
陳卓卓